故事志 > 生活 > 正文

​刷完《以家人之名》,来看看这些关于原生家庭的电影吧!

2024-06-15 13:44 来源:故事志 点击:

刷完《以家人之名》,来看看这些关于原生家庭的电影吧!

不知道最近很火的《以家人之名》大家都看了吗?

该剧上映以来,就经常排在各软件的热搜前茅。而且很明显,大家除了嗑演员们的颜值和演技外,由三个不同家庭构成的、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的题材,才是真正的看点所在。

大哥凌霄从小被母亲抛弃,父亲是一个警察也是一个工作狂,平日里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凌霄,就把凌霄寄养在了李尖尖家里;小哥贺子秋从小父母离异,在母亲和李尖尖的父亲相亲未果的姻缘巧合下,收留下了贺子秋;就这样,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的李尖尖有了两个异父异母的哥哥。

李爸老实忠厚,富有爱心,是一家小面馆的老板,独自照顾这三个孩子的饮食起居,日子尽管拮据,却给了孩子们充满爱的成长氛围。

他们虽然不是亲兄妹,但他们相互治愈,一起成长,感情好到令屏幕前的观众都忍不住说:“这样的哥哥给我来一打!”

这时候大家不妨回过头来看看,该剧的剧名《以家人之名》,东方君发现它有两种含义:

一种是:一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以家人的名义,彼此惺惺相惜。他们懂得付出和感恩,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另一种:身上流着同样的血的,真正有血缘关系的“家人”,却凭借着这血缘之亲伤害着孩子。所以网友才对凌家三代女性要回“哥哥”并不买单——凭什么从小不管不顾,现在却“以家人之名来道德绑架?!”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学到了“家是我们的港湾”,但长大了才知道,对一些原生家庭不是那么友好的人,“家”并不是每个人的避风港。

《何以为家》

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去年上映的电影《何以为家》真的是攒足了观众们的眼泪。

这部影片,有关家庭,却不止家庭。它映射的,是在一个时代下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的难民生活和不平等的国家和种族之间的关系。

影片以倒叙的方式,进述了一个12岁的小男孩赞恩,在监狱中起诉自己的父母的故事。法官问赞恩:你为什么要起诉你的父母?赞恩的回答是:因为他们生了我。

我们很难想像,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以如此"荒谬"的理由起诉自己的父母?

我们不妨来听听赞恩的述辞:

赞恩 · 说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你儿子还没出生就死了,他并不存在,即使是番茄酱也有名字,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而他没有。”

“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殴打、链子、管子、皮带。”

“我以为我们能活得体面,能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他宁愿我们做洗碗工。”

赞恩的述辞让人感到心疼,当我们还在抱怨父母给的不够多的时候,他已经被命运推着走向成熟了。

赞恩的家里一片狼藉:日子不仅拮据,还窘迫、邋遢……父母没有正经的工作,靠让赞恩辩各种各样的借口到药店买"曲马多"(一种药名),磨成粉后冲到瓶装水里,卖到监狱里给囚犯为生。

不仅如此,赞恩的父母还把赞恩十一岁的妹妹萨哈,“出嫁”给了杂货铺的混蛋老板阿萨德,与其说是出嫁,不如说是一场“交易”!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谈何出嫁?噬钱如命的父母这次彻底激怒了赞恩, 失望透顶的赞恩选择了离家出走。

更让人愤怒的是,萨哈嫁过去不久后,就因为怀孕大出血去世了。当父母暴力剥夺孩子的权利,并把她们当作挣钱工具的时候,这个家就已经散了。

整个影片中赞恩的表演,一点儿也不会让人感觉到出戏,背后的原因却让人心疼不己:赞恩·阿尔·哈吉,本名赞恩·阿尔·拉菲亚,为了躲避叙利亚境内的战争,他跟随家人来到了巴黎嫩,成为了难民。他在贝鲁特的一个贫民窟里被选角导演发现,并被选中出演本片的主角,本片所演的大部分剧情,都是他的亲身经历。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何以为家》中,赞恩的父母在法庭上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我有得选,我能做得比你们所有人都好。”

是的,并不是每个人都生来就有友善的生活环境,但不论如何,把孩子当成挣钱的工具,就非常令人难以耻齿!

或许,我们可以多一点爱意、善良和宽容,把冰冷的日子,过得更有温度。

《小鞋子》

父母的态度会影响一个家庭的温度。

东方君建议,小伙伴们看完《何以为家》之后,可以再去看一下《小鞋子》。影片以哥哥弄丢了妹妹的鞋子为线索,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苦难中体现的美好的心灵的感人影片。

影片中的哥哥叫阿里,他们家是一个五口之家,妈妈卧病在床,他有两个妹妹,一个和他一样在上学,另一个尚年幼,还需人照顾,所以全家都靠父亲一个人养活。

有一次,阿里在去补鞋店给妹妹取鞋,回到半路买土豆的时候,鞋子被收垃圾的人不小心收去了。阿里很焦急,却到处都找不到妹妹的鞋子了。

尽管那双鞋子已经烂得不能再烂了,但那是妹妹上学唯一能穿的鞋。阿里请求妹妹千万不要告诉爸妈,因为就算告诉爸妈了,他们也没有多余的钱来买鞋子,因为他们家已经连房租都交不起了,告诉爸妈的结果只有挨骂罢了。

尽管妹妹很生气又难过,但妹妹知道这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先想办法解决上学的问题了。因为他们上学的时间不同,妹妹上午,哥哥下午,所以他们决定,同穿哥哥的鞋去上学。所以妹妹从那以后,一放学就以飞奔的速度跑回家,把鞋子换给哥哥去上学。

在一次园林工作中,阿里和父亲意外地赚到了一笔能买不少东西的小钱,父子俩开心地不得了,骑车回家的路上正盘算着补贴家用和给妹妹买鞋子的时候,在下坡路时,自行车的手刹车坏了,父子俩摔了大跟头。这下,挣的钱都不够治病了。

命运就是这样,喜欢跟人开玩笑,我们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不料,有一天妹妹在学校的时候,在人群中发现了一个小女孩身上正穿着自己的鞋子!她心里很激动,便找了一个放学的时间,随女孩的尾,跟到了她家的位置。而后回家告诉哥哥阿里,阿里便带着妹妹来到了这户人家门口,但眼前的一幕使阿里兄妹俩打消了要回鞋子的念头:小孩的父亲是一位盲人。他们不约而同,无声地走回家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善良真的是人性中最大的闪光点!

每次看到这部影片,两个小孩身上善良美好的品质,总能让人感到泌人心渒。

可能很多人都会很好奇:为什么穷到连一双烂鞋丢了都这么紧张的孩子身上,会有这么美好的心地?

答案很显然: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品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我们不难发现,阿里家的生活,虽然在经济上很拮据,但家里却很干净整洁,简陋但非常温馨。

阿里的妈妈虽然有病在身,但我们总能看到她帮忙操持家务的身影;而阿里的爸爸更是经常“凶”自己的妻子,因为他希望妻子能好好休息,尽量把活都揽在自己身上。

重要的是,父亲从不缺少对孩子的赞扬:他说虽然自己经常在办公室端茶斟水,但莎拉的茶味道特别好;在和阿里去挨户找园林工作的时候,父亲因为言辞不当,而被户主驱逐,好在在阿里的正当表述下,得到了户主的理解,父亲骄傲地对儿子说:“你真棒”!

有一次,妹妹给父亲倒茶的时候,没有把糖一起拿来。父亲问她为什么没有拿,妹妹说:“你已有很多糖(手指着父亲手上的工作)”。父亲回答:“它们是清真寺的,只是暂交我们保管”。一旁的母亲也叫女儿再去拿些自家的糖来。虽然生活一地鸡毛,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从不松懈。

互换鞋子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他们始终没有告诉父母,但其中的心酸只有她们自己心里清楚。

终于,阿里从老师那里得到了一个参加五公里长跑比赛的机会,在这次比赛中,阿里下定决心要拿到季军,因为季军的奖品中,有一双球鞋。阿里告诉妹妹,会为妹妹赢到这双球鞋。两兄妹为此,充满了期待。

我们都知道,长跑最考验人的耐心,何况有五公里这么长,参赛的选手更是有成百上千人。长跑这一段,是这部电影的升华部分。整个过程中,阿里想着的,都是“鞋子”:妹妹无奈的抱怨不停地在他耳边回响;和妹妹换鞋上学奔跑的画面,不停地在他脑海中重现……

“我一定要到拿季军”“我一定要给妹妹赢得鞋子……”鞋子成为了阿里这五公里长跑中的信仰,他不停地超过别人,也不停地被别人超越,但从没有放弃和停下过脚步。

"鞋子"的信念一直在阿里心中,哪怕被撞倒了,还是奋起全部的力量,朝终点冲去!

“我是季军吗?”到了终点的阿里已经累到不知所云了,老师激动地告诉阿里:“你是冠军啊!”

“啊这……??”当所有人都在为阿里得了冠军欢呼雀跃的时候,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错过了最好的名次。

阿里回到家里,对妹妹期待的眼神无以回应,他们谁也没有说话。此时,阿里的爸爸正在外面,把买好的东西塞进自行车的栏子里,正往家里骑回去……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电影就到这里结束了。

回过头来一想,这样的留白反而更意味深长,留给了观影人更多想像的空间。因为导演想要表达的正是:“最好的结局已经在每个观众的心里了。”

我们可以发现,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会更善良、乐观、自信。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会很直接地决定孩子的品格和一个家庭的幸福度。

一个有爱的家庭,往往会培养出更有爱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