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生活 > 正文

​脾虫 小小的蜱虫,为何能致人死亡?被咬后该如何处理?

2023-12-14 00:59 来源:故事志 点击:

脾虫 小小的蜱虫,为何能致人死亡?被咬后该如何处理?

夏季,又到了各类蚊虫的活跃期。

其中,就包括这样一种小小的虫,它常出现在草林茂盛的地方,虽然个头很小,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夺命吸血虫”,悄无声息地钻到人体内吸血,看着像个芝麻粒大的小黑点,但严重可致命。

这个虫子就是蜱虫。

就在最近,跟蜱虫有关的新闻也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警惕。

小小的蜱虫究竟长什么样?为何能致人死亡,甚至出现人传人的情况?被咬后如何处理?这篇实用的文章,建议认真阅读。

小小的蜱虫,究竟是啥?

蜱虫,俗称狗鳖、牛虱、草爬子。常常隐藏在浅山丘陵的森林、草丛、牛羊皮毛间。

它生长的每个阶段都必须以吸血为生。没吸血时,其腹背是扁平的,仅有芝麻粒般大小,吸血后变得如黄豆大小,大的甚至可达指甲盖大。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蜱虫叮咬一般选择皮肤比较薄弱的部位,如人和动物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等处。

被咬后危害有多大?有哪些症状?

蜱虫叮咬的危害并非吸血这么简单,而在于其吸血过程中所传播的疾病。

在自然界中,蜱虫是仅次于蚊子的第二大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媒介,其携带的病原体可以超过上百种,包括病毒(如出血热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细菌(布鲁氏菌、土拉弗朗西斯菌)、寄生虫(巴贝虫、泰勒虫)、立克次体、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人粒细胞无形体以及毒素等,其中十几种病原体可致人体生病。

每年4-10月是蜱媒疾病的高发期。我国近年来流行较为广泛的几种蜱媒传染病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虫病)、森林脑炎、莱姆病、斑点热等。其中蜱虫病在我国最为常见,河南、山东、辽宁、安徽、湖北、浙江为高发省份。

此病常以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胃肠道不适等为主要特征,部分病例可有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肢体抖动、行动困难等。叮咬处局部皮肤可以出现红色的丘疹,斑疹或风团样皮疹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老人和小孩等身体抵抗力比较弱的人群被叮咬后极易引起严重症状,病情可能进展更迅速。感染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蜱虫病”的病原体)的少部分病例可发展为重症而死亡,据统计,目前该病的平均死亡率为7.3%,最高死亡率可达30%。除了人类,动物亦可感染该病毒。

蜱虫病有人传人风险?

答案是肯定的。

与确诊患者无防护措施的直接接触的确会引起人传人现象,直接接触确诊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也会导致相关蜱媒疾病的传播。即便患者去世后,无防护下近距离接触尸体同样存在被感染的风险

除了蜱虫叮咬和接触病患血性分泌物可以发生感染外,极个别情况下该病通过气溶胶传播亦存在可能。

一旦被咬伤如何处理伤口?

切勿生拉硬拽

蜱虫在叮咬时,将包含口器的头部深深扎进皮肤。如果用手或工具使劲硬拽虫体,一方面会导致虫体破裂刺激蜱虫分泌更多的毒液;另一方面容易将蜱虫头部残留在人体内,这样反而有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用酒精麻醉蜱虫

可以先用酒精麻痹蜱虫,将镊子贴近皮肤,夹住其头部,慢慢向上提起(拉不动切勿用力猛拽),取出后及时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进行专业消毒处理以及抗炎治疗,可将蜱虫放到密闭容器,如空矿泉水瓶内,以便就医时为医生诊治提供帮助。

持续观察

蜱传病原体部分潜伏期可长达1个月取出虫体后,切记持续观察,若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红斑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如何避免蜱虫叮咬

1

去户外之前,可在衣物上喷洒含菊酯成分的驱虫喷雾

2

野外游玩时,尽量避免到植被多、草丛和树木茂盛的地方,或尽量减少驻留时间

3

注意穿长衣长裤,并扎紧袖口、裤腿处和腰部,穿着浅色衣物有助于蜱虫的及时发现。

4

野外游玩回家后要及时洗澡,并且要认真检查身体或衣服上是否有不正常的“黑点”

5

如果携带宠物野外出游,回家后亦要检查宠物身体上是否有蜱虫,以免感染主人。

蜱虫最大的危害往往在于我们对它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甚至被咬了也毫不在意。一旦被感染,可能会错过最佳救治时机。希望大家通过这篇文章对小而危的蜱虫及蜱媒疾病多一些了解。

本文专家:

章志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主任医师,教授

邓宝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主任医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