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历史 > 正文

​中国古代历代度量衡是如何发展的

2023-11-10 04:39 来源:故事志 点击:

中国古代历代度量衡是如何发展的

历代度量衡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起初国家统一的局势尚未形成,计量方式因地域和国情的差异大为不同。传说黄帝“设五良”、“少昊同度量,调律吕”。最初的度量衡单位都以人体为标准衡量,“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谓之掬”,但是如此衡量标准因人而异,实为不准。

度量衡器具图片

度量衡器具图片

夏朝以后乃至商朝,都没有成熟的度量衡制度出现,再加上商纣无道,国政废弛,所以度量衡的制度自然不能整齐划一,直到周朝,才设有官吏专司其事,并制造了各种度量衡的标准存于内府,以作根据,之后再颁布天下。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割据混战,各国度量衡皆为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统一管理,秦始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的改革,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颁发统一度量衡诏书,制定了一套严谨的管理制度,秦始皇将商鞅在秦国创立的度量衡制度,在辽阔的大秦疆域内贯彻实施。分别制定了推行统一度量衡的法律,颁布正规的度量衡器具,制定度量衡器具检定的法律制度。

秦朝以后的历朝历代,大都沿袭汉代的制度,但汉承秦制,秦朝作为中国度量衡制度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汉代的前身,其历史影响可想而知。

宋时期的度量衡基本沿用隋制,制度严明,单位量值相对稳定,度量衡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唐宋时期由于实物地租苛繁,商业范围扩大,度量衡器具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秦朝度量衡

秦王朝建立之前,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度量衡不尽相同,秦朝是中国古代度量衡法制的初步形成时期,而秦朝的度量衡法制早在秦国时期的改革变法时便开始制定了。

秦朝度量衡图片

秦朝度量衡图片

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有些国家的御大夫在变革田亩制度的同时,尽力夺取国家政权,如晋国的六卿,赵、魏、韩、知、范氏和中行氏瓜分晋国,接着进行经济改革,各自废除了晋朝原有的“百步为亩”的井田制,分别制定了扩大的田亩和地税制。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其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国家政权的统治,实行制度改革迫在眉睫。秦始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的改革,如中央和地方行政建制的整顿;度量衡、货币、文字的统一;对奴隶主残余势力的镇压等。

在版图上统一的六国其实际仍然呈分裂局势,各国规章制度大为不同,为秦始皇推行政令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当时各国的度量衡单位制不同,单位名称、单位量值以及仅为都不相同。秦始皇遂将商鞅在秦国创立的度量衡制度,在辽阔的大秦疆域内贯彻实施。分别制定了推行统一度量衡的法律,颁布正规的度量衡器具,制定度量衡器具检定的法律制度。

秦朝以后的历朝历代,大都沿袭汉代的制度,但汉承秦制,秦朝作为中国度量衡制度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汉代的前身,其历史影响可想而知。

汉代度量衡

汉代度量衡制度比起之前的朝代更为统一与标准,班固所著《汉书·律历志》详细地记载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度,为后世考察度量衡发展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汉代铜环图片

汉代铜环图片

查看《汉书·律历志》,其中记载“千二百黍,重十二铢”,在制定这个衡重单位的过程中,最初的、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十二铢算一个单位,两个十二铢就是一两,十六两为斤,三十两为钧,四钧为石,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其中的计量单位和进位关系,计量单位为铢、两、斤、钧、石,它们的进位关系是两个十二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钧,成语“千钧一发”的字面含义就是用一根头发吊着一千钧的东西,钧是衡重单位,三十斤为一钧的话,那么千钧就是三万斤,因而这个成语的引申义为比喻相当危险。另一个衡重单位为石,四钧为石,石在作容量单位时,读作dan,第四声,而它在作衡重单位时,读作shi,第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