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历史 > 正文

​鸦片战争谈判发生了哪些翻译问题?

2024-03-24 05:00 来源:故事志 点击:

鸦片战争谈判发生了哪些翻译问题?

鸦片战争的结果使清政府做出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条约。可以想象当时清朝官员在签署这些条约时的心情肯定是无比屈辱的,而且双方在谈判问题上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还是因为翻译问题。可能这当中有很多细节大家之前也都还不太了解,这次就帮大家把鸦片战争谈判中的尴尬问题列出来让网友们看看,当时清政府所陷入的窘境绝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

鸦片战争谈判发生了哪些翻译问题?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开始。清政府屈辱地挨打、屈辱地抵抗、屈辱地谈判、屈辱地签约、屈辱地赔款。总之,有各种憋屈。还有一种憋屈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那就是让清政府头疼的翻译问题。中英谈判交涉,离不开英文翻译,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技术问题,但清政府为此吃了不少亏,吓得后来再不敢请中国人做翻译。

虎门销烟后,英军方面不断向清廷施加压力,甚至率军舰直逼天津大沽口,道光不得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同时,道光派直隶总督琦善南下广州,与英军展开谈判。中英双方的谈判,基本以面谈、照会两种形式为主。面谈,就是琦善与义律当面会谈。照会,就是双方通过文书来往交换意见。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英文翻译。两国谈判,事关重大,英文翻译在中间的作用自然举足轻重。英军方面有多个翻译,而中方这边只有一个翻译,大事小事全靠翻译一个人。这就遭到了清廷的怀疑。

中方翻译名叫鲍鹏,广东香山县人。此人在美国洋行做过买办,又贩卖过鸦片,还曾遭到林则徐的通缉,后逃往山东藏匿。如此背景复杂,还有犯罪前科的一个人居然成了中英双方的翻译,林则徐第一个表示反对。

鸦片战争谈判发生了哪些翻译问题?

受到查办的林则徐无法向朝廷上奏,只能向好友两江总督裕谦抱怨。他说,琦善与英军往来,秘不示人,惟密任直隶守备白含章及夷目颠地之汉仆鲍鹏往返投报……这里指鲍鹏是“汉仆”,其实就是“汉奸”意思。

裕谦立即向朝廷上奏,弹劾琦善,主要罪状就是,琦善与英军谈判,将全部广东各级官员排除在外,还任用一个买办、逃犯做翻译,恐有内外勾结之嫌疑。

琦善为何会一意孤行呢?其实,他也有难言之隐。作为钦差大臣只身赴广东,除了与英军谈判外,还要调查林则徐。但涉及英文翻译时,琦善很犯难。如果用了广东官府推荐的翻译,琦善担心自己与英军谈判的内容会泄露,被广东政敌抓住把柄大做文章。再者,广东本地的翻译多与洋人有勾结,实在不可信。林则徐的翻译也不能用,本来要调查林则徐,用了他的翻译就很难得到真实情况。另外,林则徐的一些翻译在林被查办后就辞职了,无论怎样挽留也不想继续干了。所以,琦善用鲍鹏也是没办法。那么,琦善与鲍鹏又是什么关系呢?

琦善任用鲍鹏为自己的翻译,其实原因很简单。琦善在南下时,听闻英军北上后,一路乌烟瘴气,唯独山东比较平静。一打听,据说是一个英文翻译与英军有过沟通,打动了英军。琦善大悦,正愁找不到英文翻译,立即派人邀请鲍鹏加入。就这样,鲍鹏就成了鸦片战争中方英文翻译。对于鲍鹏的背景,琦善也多有耳闻,但用人之际,顾不了那么多。总之,琦善认为,鲍鹏虽不完美,但也是最好的选择,更是无奈的选择。

鸦片战争谈判发生了哪些翻译问题?

裕谦的奏折没有起到反应,直到广东巡抚怡良再次上奏,引发道光震怒。原来怡良发现香港要割让给英方,遂紧急向朝廷禀报。道光下令,将琦善与鲍鹏锁拿进京,交刑部严刑讯问。经过审问,发现鲍鹏问题严重。一是穆彰阿向琦善推荐了鲍鹏,而穆彰阿已经被认定是卖国贼。二是鲍鹏极有可能是英国的间谍。三是割让香港是琦善受到了鲍鹏的唆使。

虽然鲍鹏百般辩解,他在供词中说,“琦中堂……要带赴广东,我辞说广东通晓夷言者多。中堂怕洋商等与夷相好舞弊,定要唤我随去。”

琦善也说,鲍鹏并不是自己的心腹,自己对鲍鹏还是加强了监督的。比如每次鲍鹏与英国交涉,琦善都派张殿元、白含章等人一同前往。其实这两个人也不懂英语,只不过去察言观色而已,看看有无异样。

但清廷还是发现了重大疑问。一是鲍鹏在谈判时居然有决策权,比如在谈判赔偿鸦片损失时,英方开价两千万。鲍鹏开价是三百万,后又增加至四百万,最后六百万谈妥。虽然价格压了下来,但一个翻译为何有如此大的决策权?这是清廷怀疑的。

在涉及香港岛割让的问题时,琦善与鲍鹏都承认,琦善曾把一封重要文书交给鲍鹏,嘱咐鲍鹏“看光景则付,倘有反复,不要给他”。这封重要文书就是一份关于香港岛的协议。后来,鲍鹏与英军交涉时,觉得“夷情不顺,即将文书带回”。但琦善的做法遭到了抨击,割地的事情怎么能交与一个翻译去定夺,而且还要看洋人的脸色,实在是耻辱。

鸦片战争谈判发生了哪些翻译问题?

清廷上下感到事态严重,在国家与民族危难之际,居然受制于这样一个小小的翻译,大清的脸面往哪里搁?但清廷一直没有重视外交,对夷务向来比较鄙视,也就没有政治过硬的官方翻译,而民间的翻译又问题多多,实在令人头疼。

其实这个鲍鹏的个人素质并不咋地,作为广东籍的买办,他只会广东英语,一种掺杂了粤语、葡萄牙语、英语的杂交外语。这种水平如果只是简单沟通还没有问题,但涉及到国家之间的谈判就明显勉为其难。我们实在无法想象,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中方翻译就是这样一个货色。

事实上,英军方面对鲍鹏的评价也很低。有英国人后来记载了一个细节,说鲍鹏去澳门,去见老主顾颠地。以前的同事都拿他的翻译身份开玩笑。鲍鹏有些生气,跳脚大骂道:“你们以为我只是一个小人物吗?还像原来那样只会买米买鸡吗?不是!我现在是大人物,我的手中抓着战争、抓着和平。要是我打开它,那就和平。如果我合上它,一定打仗。”

林则徐的孙子林崇墉坚持认为,鲍鹏就是为义律秘密效劳的汉奸、卖国贼。原因就是,英军在北上时,曾在山东与鲍鹏有过来往。鲍鹏还专门请求英军想办法帮助自己回广州。

经过半年的审讯,琦善与鲍鹏勾结洋人的事情始终没有查实。最终,还是将鲍鹏流放以示惩罚。经过一番折腾,清廷也很不爽。不过,鲍鹏一事意义重大。在外交问题上,清廷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原来一向排斥洋翻译的清廷,从此只认洋翻译,从此不再雇佣中国翻译。也就是说,谈判时,中方自己不再带翻译,全部交给洋人去翻译。

真有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