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历史 > 正文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功臣李光弼生平 李光弼结局 李光弼子女

2024-03-06 23:07 来源:故事志 点击: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功臣李光弼生平 李光弼结局 李光弼子女

大唐帝国极盛时期国土空前辽阔,北至贝加尔湖,南到越南中部,东北到达黑龙江以北,西北到达锡尔河、阿姆河流域,这中间,九夷四蛮出身的将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光弼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他智计百出,功劳盖世,谱写了一幕又一幕的战争传奇。
兵法中有“美人计”,是运用了“异性相吸”的原理,李光弼独出心裁,将之运用到战马上,唱出了一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戏。李光弼与史思明的叛军交战时,明显感觉到对方骑兵的压力,因为史思明营中的马匹很多是从塞北带来的,这些公马精壮高大,奔跑如飞,使史思明的骑兵具有很强的战斗力。李光弼发现,没有战事的时候,这些公马每天都要赶到河边洗澡放牧,于是,李光弼大肆收购带驹的母马,一下子从百姓手里收购了母马、马驹各500匹。待到史思明的公马又到河边的时候,李光弼将母马赶出城去,却将马驹统统留在城中。母马来到城外的河边,吸引了所有公马的注意力,公马发情了,纷纷下河朝母马跑过来,母马挂念城中的马驹,转身往城中飞奔,公马紧追不舍,全部跑进唐军驻守的城中,等史思明反应过来,想要拦截马匹,这些公马已被唐军尽数捕获,以后,补充到唐军的座骑中,使李光弼的部队成为唐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分,功勋屡建,威震天下,这计策只是李光弼小试牛刀,他一生的故事则更为精彩。
李光弼(公元708年—公元764年)是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属于契丹族,他的父亲李楷洛是契丹酋长,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内附,官至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入侵河源,李楷洛率精兵迎战,出发的时候,他对别人说,“平定了吐蕃贼,我也回不来了”,在胜利回师的途中,他真的暴病而亡,朝廷追赠营州都督,谥号忠烈,李光弼就成了烈士子弟,他少年从戎,开始了南征北战的辉煌历史。
李光弼自幼就严正刚毅,他喜欢读《汉书》,擅长骑射,显露了非同一般的资质。他的父亲去世,他按照礼节守孝,终丧不入妻室,显示了他表里如一的性格。天宝五年,他被河西节度使王忠嗣提拔为兵马使,充赤水军使。王忠嗣慧眼如炬,对别人说道,“日后能代我统兵的必然是李光弼”。天宝十三年,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表奏李光弼为副使,知留后事。李光弼出类拔萃,安思顺十分喜爱,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李光弼不想趋炎附势,借口自己有病,推脱了这门婚事。陇右节度哥舒翰素来与安思顺不和,听说了李光弼拒婚的事,就表奏李光弼入朝做了武官。
安史之乱爆发了,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在郭子仪的推荐下,李光弼被朝廷任命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叛。他带领五千朔方军与郭子仪会合,东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收复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叛将史思明率领数万兵卒赶来支援常山,李光弼大破叛军,先后收复九门(今河北藁城西北)、赵郡(今河北赵县)等地,因功升为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七月,在嘉山(今河北曲阳境内)大破史思明部,斩首万余,俘虏四千,史思明狼狈逃窜,披散着头发、光着脚板逃往博陵(今河北定县)。李光弼进围博陵,唐军声威大振,河北十余郡县纷纷杀掉叛吏重归大唐,大半河北郡县被唐军收复。在连连大捷的形势下,李光弼清醒地认识到,敌人锋芒正锐,应该端掉范阳这个安禄山的老窝,“揠贼根本”。不料形式急转而下,哥舒翰潼关失守,长安门户大开,唐玄宗手足无措,领着儿孙逃往蜀地,长安落入了叛军的手中,留在长安的王孙公主被叛军切瓜砍菜般地杀害,一时间,血雨腥风,惨不忍睹。太子李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李光弼被授予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提兵五千入驻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