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历史 > 正文

​揭秘历史上三顾茅庐是真的吗

2024-01-15 01:56 来源:故事志 点击:

揭秘历史上三顾茅庐是真的吗

三顾茅庐是真的吗

对于很多事我们都感到怀疑,拿《三国演义》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三顾茅庐”来说吧,很多人都觉得诸葛亮在被刘备重用之前只是一个在南阳耕种的学者而已,怎么会受到刘备这样的大人物的三次邀请呢?或许这只是作者在写这篇作品时为了去美化故事中人物的形象而编造的故事而已。也有人对这件事的真实感到深信不疑,因为这个故事曾经多次被人们引用而且历史资料中也有所提及。

三顾茅庐图片

三顾茅庐图片

关于三顾茅庐最早的记载,诸葛亮在出征之前所写的文章“出师表”,其中详细描述了刘备为邀请诸葛亮出山帮助其辅佐天下而三次到他所在的住处讨论此事。其次就是陈寿的三国志中的“隆中对”也是对三顾茅庐这一事件持肯定态度,同样认为此事是真的的还有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俩均在自己的诗中提及过三顾茅庐这一事件。

但在类似《魏略》、《九州春秋》等类似的史书中又有记载说是诸葛亮是自己推荐自己的,而并非是刘备三顾他于茅庐之中,甚至次数高达三次之多,因为在中国古代汉语中三次除了单指三次之外还有多次的意思,所以可能还不止三次。关于这一说法有些人确信无疑,他们觉得魏略之类的史书态度更严谨,史料更丰富所以对于三顾茅庐的真假问题到现在为止都是文人学士们争论的问题,也将是往后人们研究《三国演义》的重点所在。

三顾茅庐时刘备多大

忘年之交的意思是指年纪有一定差距的人称为了好朋友,好知己。历史上有过不少忘年之交的记载,有的是亦师亦友,有的是亦君亦友,三国时期的刘备与卧龙先生便是一对忘年之交,他们的相识开始于“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像

三顾茅庐像

当时刘备处于一个战争纷乱的年代,胸中的一腔抱负难以实现,曹操的大军将刘备的军队大败于官渡,刘备一路颓败,最后只能先行投靠刘表再另谋他计。不料祸事的发生接二连三,谋士徐庶因为自己母亲的性命掌握在旁人之手,不得已离刘备而去,离去时告诉刘备可以去找寻卧龙先生。为此,刘备为了能重整旗鼓,也为了汉室的兴亡,他亲自起身前往找寻卧龙先生。

刘备,字玄德,出生于公元一百六十一年,而三顾茅庐的事情则发生在公元二百零七年至公元二百零八年之间,也就是说三顾茅庐发生时,刘玄德正好满四十七岁,古人常以“不惑”来形容四十岁之人,而以“知天命”来形容五十岁之人,玄德的年纪正好位于两者之间。然而刘备却没有多加在意自己的事情,他以百姓为先,以国家为重,在最后一次拜访卧龙先生之时,卧龙先生对于刘备的多次拜访心存感激,更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可以相扶的明主。一位是礼贤下士的君主,一位是智谋过人的谋士,两人的年龄差距此刻显得无关重要,在蜀国时,两人的关系亦君亦友,结成了忘年之交。

刘备顾茅庐的事情已成为后人乐道的典故之一,刘备的年纪并没有阻拦刘备实现天下一统的决心,他也为当时的统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顾茅庐背景

在向刘禅提出北伐建议的书中,诸葛亮曾提到刘备曾三顾茅庐拜访自己的事情。刘备身为一方的君主,能降低自己的身份以求能人相助自己,不论是谁,都会为之所动容,诸葛亮也不例外。刘备这份虚心求贤才的诚意,怕是拥有万千军队的曹操所不能及的,也是孔明先生愿意倾尽全力襄助刘备,甚至于在日后扶助刘禅。

三顾茅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