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奇闻 > 正文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遇到最好,命运最差,依旧阳光乐观的斗士

2024-10-26 05:54 来源:故事志 点击: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遇到最好,命运最差,依旧阳光乐观的斗士

这是一部发表于2013年的中篇小说,被收录进了《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3中篇小说卷》,作者方方是前湖北省作协主席,小说记叙了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学子,读了四年的大学,错过考研,求职无路,积劳成疾,年纪轻轻就得了肺癌,他是家里唯一的希望,是母亲最想依靠的人,最后却无法死在母亲的怀抱之中,过了勤奋却又悲惨的一生。

小说的背景年代应该在世纪之初,那时大学生刚刚开始不包分配,校招等人才招聘会没有常态化,求职很不容易,主人公涂自强在武汉那样的大城市打工,只能拿到700元的工资,650元能维持基本生活,那时的确就是那样的不容易。

对涂自强来说,他考上了大学,能走出农村,还在路上遇到那么多的好人,他是幸运的。

涂自强生活在非常偏僻的农村,从他家到镇上还需要坐拖拉机,没有车辆代步的情况下,还要翻几座山,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基本上没有出过门,就像他的父母。

他的哥哥和姐姐倒是出去了,却也再没有音讯,涂自强是家里唯一的希望,也是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让他们老涂家扬眉吐气了一会,大家筹了装满腰带的钱,帮助他上大学,村子里还期望他能当上大官,把断头路修通。

生活在那样的环境,能走出来,成为大学生,他的确是幸运的,他的幸运还在于遇到了很多乐于帮助他的人,村子里的助学亲友,砍柴的大嫂,建筑工地的老板,洗车行和餐馆的老板,介绍工作的老师,送了电脑的赵同学,合租房屋的友人,寺庙里的尼姑。

他们有的为涂自强的考上大学而自豪,要沾上一点“喜气”,高看这个山里走出的大学生,拉着他到家里吃饭,劝他多吃点,想方设法的帮助他,甚至还有人要给他提亲,从家里走到学校的这段路,涂自强是非常幸福的,他从来没有这样吃饱过,也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多的好人。

到了学校,又遇到了体贴入微的老师,不但帮助他找到勤工俭学的机会,还顺便解决了吃饭的问题,让他能靠自己完成四年的学业,还有给他电脑的赵同学,给他手机的李同学,电脑和手机在世纪之初都属于奢侈品,电脑给他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帮助,而手机则让他能听到父母平安的消息。

工作之后,又遇到了合租的友人,他们嫌弃他几个月不洗澡,那也是一种友善的调侃,在涂自强需要另租一处房子安顿母亲时,这些友人帮他找房子,砍房租,让他母亲一到,就可以有一张床休息。

还有寺庙里的尼姑,在涂自强生命的尽头,允诺帮助照料他的母亲,解决了涂自强的后顾之忧。

这些都是好人,让温暖充满了人间。

涂自强遇到了这么多好人,他自己也是一个好人,勤奋,刻苦,依靠自己勤工俭学,当家教,完成学业,这样的人应该有一个好的前程,但是,他却是不幸的。

大学毕业之际,考研是他最好的选择,专业课老师还允诺,只要他上线,就一定会录取他,室友们都开始预订了未来孩子读书的后门,在考研的紧要关头,白雪飘零的日子,他的父亲突然离世,回家奔丧,错失了考研,老师也为他遗憾,感叹涂自强不但错失了改变人生的机会,甚至也让老师错失了一个好学生。

为了这次考研,涂自强下足了功夫,他拟定出了精确到分钟的时间表,随时提醒自己,面对山沟沟里学到的蹩脚英语,不能让它拉总分,整夜的练习听力,可以说为了考研,涂自强拼了。

这种学习的劲头对他来说,肯定不陌生,能成为村子里的第一位大学生,在小镇的中学里,他穿着三年未换的棉袄,一定在寒风中苦读多日。那时,高校没有扩招,考大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乡镇中学而言,一年也就只有几个人能考上,这些人无疑要有坚强的意志。

高考之苦,让他们刻骨铭心,同样,吃过那样的苦,还有什么苦不能忍受呢?

然而,考研就被父亲的亡故耽误了,这是他错失改变命运的机会。

第二次不幸,出自同校师兄跑路的事情上,涂自强拿着700的底薪熬了半年多,年底就盼望着那点奖金,想到要用那四千多元修缮一下家里的房子,和母亲过一个宽裕的春节,却遇到了老板跑路,这老板和他一样来自农村,也和他一样就读于某所武汉高校。

而对于涂自强来说,最大的不幸,却是在他到了下级城市开拓市场的时候,被检查出了肺癌,还是晚期,生命刚刚出现曙光,就遭遇更大的打击,这就是悲剧,一种让读者窒息的悲剧。

小说开头就写涂自强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他一路上那么勤快,还主动帮老人挖塘,对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来说,应该有一个好前途,然而,错失考研,求职无门,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计,甚至还没有来得及谈一次真正的恋爱,就患上了绝症,真是好人命不长,板上钉钉的悲剧。

涂自强的命运一定是这样的吗?小说里给出的解释是,他没有背景,没有财力,不是武大、科大的毕业生,唯一有的,就只有个人奋斗的动力,仅凭这一点,就只有在最底层生活,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休息不好,这就注定了他身体羸弱,有病无力医治,何况是肺癌晚期,最后的命运也就是重回乡村的路,像他的哥哥一样消失在母亲眼前。

这是这篇小说令人潸然泪下的地方。

一个自立自强的年轻人,却得到了绝症的结局,到死也没有实现个人的梦想,这是涂自强的悲哀,涂自强的同学们将这种悲哀归结为他的原生家庭。

涂自强的家庭生活在一个穷乡僻壤里,他的父亲和很多父辈一样从没到过汉口这些地方,他们的母亲一辈子操劳,围着灶台转,唯一的收入就是春天从镇上背回两头小猪,到了年关,能杀一个,卖一个,这样的家庭,在农村,非常普遍,我还遇到过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村子的老人,听不懂普通话,只能说当地的民族语言,他们就是这样的过了一辈子。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是读书,在大学毕业就包分配的年代,很多寒门学子就凭借高考,跃出了农门,走出了大山,然而,这种机遇不属于涂自强,他大学毕业时,国家已经不再安排工作,只能自己去找。

自己找工作,那就得拼爹,涂自强的老爹没有被拼的资本,还拉了他的后腿,让他错过了考研,正如涂自强的同学,一起从农村走出来的马同学所说,改变背景,就是要成为非富即贵之人,靠单打独斗,基本上没有机会。赵同学更是直言,他这种没有背景,没有财力的人,没有人际关系,奋斗到死,也没什么用。

果如其言,涂自强到死,他的奋斗也没有能改变他的状况。

在这样的处境中,惊人的是涂自强的乐观。

他品味读书环境的巨大改变,不用像读中学时,裹着被子上厕所,感恩能让他吃饱的食堂,感恩冬天不冷的寝室,和以前的环境相比,现在好多了,以前都能吃下那样的苦,现在还有什么苦不能忍受。

他对于自己的出生毫不挑剔,这也是改变不了的,即便受到同样来自农村的女孩的嫌弃,也毫无怨言,一直相信,只要努力,就能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在小说中已经有了这种端倪,他来到宜昌,发展公司的下级业务,要不是母亲的突然走丢,要不是可恶的肺癌,涂自强也会从分公司的创业中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他把这一切归结为“个人的悲伤”,对他而言,父母含辛茹苦,供他上完初中,上高中,村民还给他凑足了上大学的学费,他就是幸福的了,比起他失踪的哥哥和姐姐,他够幸运的了,能够到大城市读书,还能在毕业之后,找到一份可以维持生计的工作,不用继续重复父辈的生活,也已经够幸运了。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乐观而坚强的人,所以能多扛一些事。

这种乐观还体现在他面对别人的嘲笑时,毫不动气,坦然接受。

在酒店里洗澡,不知道开哪一个水龙头,一个太冷,一个太烫,就没有想到把两股水混合,还不知道按下按钮,就能堵住浴缸的下水,这是他第一次在酒店洗澡,自然不懂得这些,被同学们笑话时,只是脸红些,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

同学们说他性格宽厚,不会真自卑假自尊,所以才笑得放肆一点,他听到这话,心里也就释然了,这本来就是他嘛,不懂这些很自然,懂了,相反还奇怪了。

正视自己的处境,坦然接受不懂的事实,涂自强的胸怀多么广阔,把别人的嘲笑当成一种信息,而不是对自己的评价,这是很难做到的境界。

生活中,有些人担心自己被人瞧不起,看瘪了,为了维护那点自尊,不懂装懂,虚伪应付,相比涂自强而言,就是真自卑假自尊,这样的人,心胸就不会那么宽厚,也得不到他人真心的尊重。

小说的结尾,赵同学收到了涂自强的信,他感动了,他为这位勤奋的同学抱不平,更深深佩服同学的胸怀,身处不公,仍旧乐观豁达,面对绝症,也能平和的安排好自己的母亲,这的确是一位少见的人。

涂自强不但是一个乐观,勇于接受事实的人,还是一个斗士。

他上学路上,很多时候都是走路,一边走路,还一边打工,在工地上提过灰浆,帮人挖过池塘,在洗车店洗过车,在餐馆洗过盘子,这些都是为了能挣点钱,用于应付读大学的开支。

在大学里,他到食堂里做工,每天准时到岗,利用休息时间完成功课,还在周末找了一个家教,争取每一个挣钱的机会。同时,人穷志不穷,面对很想得到的电脑,赵同学提出了洗衣服换电脑的方案,他才坦然接受。

要准备考研,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精确到分钟的学习计划,并打印两份,一份贴在床头,一份贴在桌上,时刻提醒自己,他要用他坚强的心和顽强的意志力,让自己成为最强的那一个,他的信条是,各种关系户能挤走的是排名靠后者,挤掉第一名却是要困难很多。

这完全是一个斗士,所以专业课老师在得知他这样学习之后,说,只要他分数上线,就一定会录取他,而在涂自强错失考研之后,禁不住感慨,命运弄人,像涂自强这样用心读书的人,很难再碰到了,命运改变了涂自强,也改变了老师自己。

在找到一份极低底薪的工作之后,涂自强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寒酸的生活开支计划,合租的友人惊叹,这份生活计划,竟然没有和女友喝咖啡的开支,而涂自强想到的是,如果按计划生活,他能余下五十元寄给他的母亲,想到能多存点钱,翻修一下老家的房子。

为了存钱,涂自强可以说是对自己的虐待,一个冬天,都没有洗一次澡,洗澡需要十元钱,相当于他七十分之一的工资,合租的室友们提出了抗议,说这又馊又臭的味道太熏人,直到同学聚会,他才洗了一次澡。

读到这里,却无法将涂自强和葛朗台联系到一起,他对自己苛刻,节俭每一分钱,是因为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是因为他想实现自己的梦想,绝不是敛财。

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斗士形象,时刻在想着改变自己的命运,对生活的艰难,对他人的嘲笑,毫不在意,做最强的自己,这是他的信条。

假如没有绝症,涂自强不会这么惨,我心里这样认为。

而涂自强能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奋发图强,对于我而言,难道不能从心底受到一些震撼和启示吗?

涂自强的悲剧是世纪之初的产物,这种情况在今天发生的概率不高了。

我在农村参加了一年多的精准扶贫,像涂自强这样的家庭,肯定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系统,那么从开始上学起,每年都会有教育资助,高中生每年是一千九百元,本科生每年是四千八百三十元,同时,教育贷款是不需要利息的,他读大学不至于那么辛苦。

我有位帮扶对象就是个大学生,她就读于贵阳的一所高校,入校第一年,家里卖了一头牛,才交齐了学费,进入大学之后,她找了好几份家教,假期中也在外打零工,从那时起,基本上不再向家里要钱,前不久拿到了学院统计学专业的研究生入学通知书,她的命运肯定会得到彻底改变。

还有同村的一个学子,读书时异常刻苦,家里虽然不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从初中开始就常常拿到奖学金,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大四那年就在华为公司实习,毕业后,被华为留下了,年薪二十万,是我这个工作二十多年的人的四倍,不过这是在华为公司是起点工资,据说华为三分之一的员工领着百万年薪,但是,一个农村孩子,刚参加工作,就拿到家里二十头牛的工资,这无异于命运的彻底改变,更何况,他还有机会成为那个三分之一。

努力,拼搏,刻苦,奋斗,这样人还是能改变个人的命运,只不过涂自强没有赶上政策的红利,只不过他不幸得了绝症。

这仅仅是他个人的悲伤。

今天的农村,通组路修好了,全部都是水泥硬化过的,小车可以直接到家,对于吃不饱的农民,随时都有救济粮发放,家家修了小水窖,从水井里抽一次水,足够一家人用上一年半载,孩子读书从学前班开始,就有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对于家里实在没有收入的家庭,有最低生活保障,每月买米买油的钱是可以保障的。

这些措施的落实,不需要村里有人当大官,也不需要爱心人士的捐助,直接由政府买单,农民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

从精准扶贫开始,农村有了产业扶持,只要肯做,农民的增收早就实现了,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农村的面貌肯定会更好。

涂自强的悲剧的确是他个人的,然而他源自农民的淳朴,勤劳,拼搏,却是大家的,努力会有回报,这样的话依旧是有道理的。

看这部小说,能得到这点收获,激励自己向上生长,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