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奇闻 > 正文

​圆明园7根石柱第一次同公众见面

2024-08-15 10:14 来源:故事志 点击:

圆明园7根石柱第一次同公众见面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今天上午,流失海外百年的圆明园西洋楼石柱回归故土,首次在圆明园遗址公园正觉寺的最上楼一层同公众见面。

历经百年辗转,几经周折,7根石柱终于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成为继原位于西洋楼海晏堂的马首铜像后,又一批回归原属地的圆明园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此次回归的石柱共7件,均为汉白玉材质,通高约80~92cm,立面有雕花造型,品相较好,推测均来自西洋楼遗址区。

这些石柱正面纹饰以西式番花、贝壳纹等西洋雕花为主,侧面花瓶内花束则以具有吉祥寓意的牡丹、玉兰、荷花、菊花等中国传统花卉为主,圭角卷云纹、开窗的海棠线雕刻方式等亦与中国古建望柱、栏板相同,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文化内涵。

圆明园西洋楼建筑以木质梁柱为基础,通过用砖砌筑内墙,外部包以汉白玉等石材的方法建造。

其建筑主体仿西方巴洛克风格建造,常在建筑上设立石柱作为望柱或栏杆连接物使用,同时还具有装饰的作用。

两侧没有雕花的石柱应为建筑上的联排装饰物,两侧饰有花瓶或花纹的石柱则用于楼梯或楼层平台栏杆部分,花瓶的样式则是配合栏杆形制雕刻而成。

在此次7根石柱回归过程中,社会力量慷慨奉献、主动作为,高等院校热心支援、建言献策,抓住海外收藏单位相向而行、释放善意的有利契机,国家多部门统筹引领、保驾护航,保护机构尽心履职、勇于担当。

各方密切合作,历经10年,最终促成石柱回到原属地。

国家文物局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专家开展实物鉴定。

专家一致认为:该7件文物为汉白玉质地,工艺精湛,浮雕雕刻花卉、缠枝几何纹饰,具有中西合璧的文化因素。

其质地、纹饰均可与现存圆明园西洋楼遗存的文物对照。

该组文物保存较完整,略有风化痕迹,据工艺、纹饰和材质情况,可定为真品。

该组文物原存于KODE博物馆,该博物馆旧藏中有大批民国时期文物。

原持有者于民国时期曾长期在中国工作,该组文物应为其在此时期获得并流出中国。

(总台央视记者 田云华 闫洪) 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洞穴是墨西哥的水晶洞穴。

这是一家工业公司在挖掘地下隧道时发现的这个水晶洞穴,洞穴内到处都是晶莹剔透的发光巨型石柱,它们已经存在了几十万年了,而且一直在以一种非 ... 近期圆明园第二十四届荷花节相当热闹地进行着,最让人激动的好消息就是,考古发现的古莲子成功开放,这让很多游客很是感叹纷纷拍照留念。

百年古莲复活开花 2017年工作人员偶然在圆明 ...  近百年以来,我国由于历史和不正当贸易等原因,导致大量文物流逝海外,虽然部分文物已经被追回,但依然有很多遗失的文物依旧没有回归祖国,今天探秘百科网奇闻小编为大家盘点十大著名被 ... 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洞穴是墨西哥的水晶洞穴。

这是一家工业公司在挖掘地下隧道时发现的这个水晶洞穴,洞穴内到处都是晶莹剔透的发光巨型石柱,它们已经存在了几十万年了,而且一直在以一种非 ...